close


 


帶狀皰疹

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一種感染症,涵蓋各年齡層,以疼痛為主徵的 皮膚疾病,與引起小兒水痘的病毒相同。 這種病毒的神經親和性很強,水痘治癒 後,仍以非活化性的狀態,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炎、三叉神經節、 膝狀神經結、等神經細胞內,以後當宿主 免疫力低弱時再活化性,而引起帶狀疹

免疫低弱的悄形包括:身體過度疲勞、精神壓力大、外傷、手術、 免疫抑制劑的給藥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癌 症病人等等。原則上得過帶狀皰疹的病人可終身免疫,但長期用類固 醇的病人或淋 巴腺腫瘤及白血病等免疫異常的病態可能重覆發生。

帶狀皰疹最好發之部位為肋間神經支配域(40~45%),其次為 頭頸部(三 叉神經節、頸髓神經),出現於腰部、大腿部、 上下肢及手足的比較少見通常是單側性。 急性期的大症狀是皮疹和疼痛,有些患者在皮疹出現時兩三天就開始 有局部疼痛和類似感冒的全身不舒服等症狀。

醫 學昌明的今日,仍無絕對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, 因此在人口高齡化的現代社會應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病變。

如果只是希望皮疹痊癒,那麼保持皮膚乾淨即 可,不須任何治療,3至4週的自然病程過去後除留下瘢痕外,就算 痊癒了,帶狀皰疹雖偶爾合併運動神經麻痺和腦炎、髓膜炎 ,但是 發生的率低,預後良好


  關於帶狀皰疹的治療,台灣名間尤其在鄉村,至今仍非常流行所謂" 斬蛇"。究 竟如何斬法,筆者也不明暸,但是這種民俗療法缺乏科學學理的根據 ,殆無疑問。


其實與許多疾病一樣,帶狀皰疹有一定的病程,即使放著不管他,時 間到了,皮 疹自然痊癒。



疼痛超過6個月以上的,不論是否曾接受過治療, 治癒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。下列患者,尤其 容易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後遺症:









      1. 60歲以上
      2. 三叉神經第一 分枝即前頭、側頭、及眼晴附近
      3. 皮疹程度嚴 重,尤其是形成潰瘍者
      4. 糖尿病患者

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


  這是目前醫學上的一難題,翻遍書藉文獻,不外乎治療、 止痛劑、鎮靜劑、抗鬱 劑、安慰劑之類,效果都不好; 神經阻斷術也只能減輕幾分痛苦而已。以phenol、 酒精之類的神經溶解劑破壞週邊神經,或用手術方法切斷周邊神經, 已被證明無效,甚至還會更慘, 因為演變到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地步, 其疼痛的機轉已牽連到中樞神經。



結論:


  皮疹和疼痛是帶狀皰疹的兩大症狀, 皮疹於一個月內通常會自然痊癒,acyclovir可以 促進皮疹的痊癒。但是帶狀皰疹的治療重點應放在急性期疼痛的解除 和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預防。


目前仍無確實能治好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方 法,因此預防是最佳的治療。光是使用抗病毒劑仍然不能夠, 最好應該 在發病的早期開始神經阻斷術療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urt48 的頭像
    Burt48

    Burt48的部落格

    Burt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